|
|
 |
资讯中心 |
 |
东莞食药监局公布近期食品抽检结果 |
|
12月27日,记者了解到,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市食药监局”)已于日前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近期食品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环节的抽检情况,其中生产环节有42批次食品不合格,问题最为严重;餐饮服务环节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有5批次为餐具。
食品生产环节:
42批次食品不合格
日前,市食药监局通报了东莞市2016年第三期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检情况。近期,该局组织了对全市范围内609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26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
本期抽检的样品主要包括大米、米粉制品、挂面、生湿面制品、速冻面米食品、食用植物油、调味料等等食品,共抽样检验1116批次。除标签不合格外,内在质量合格1074批次,内在质量合格率96.24%。
值得注意的是,在4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糕点和饼干最多,饮用水也不少,其中一大问题是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据了解,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食药监部门已采取措施控制不合格产品,并责令食品相关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限期整改。
餐饮服务环节:
不合格产品中5批次为餐具
根据2016年第四期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市食药监局近期组织对全市范围内302家餐饮服务单位购进的食品原料和经营的餐饮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本期抽检的样品主要包括粮食加工品(大米、小麦粉、米粉制品等)、糕点、肉制品、饮料、蔬菜制品等产品,共抽样检验558批次。其中合格546批次,合格率98%;不合格1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二氧化硫残留量、柠檬黄、日落黄、苯甲酸。
这1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5批次是自消毒的勺子、碗筷等餐具,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市食药监局表示,本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健康风险较低,但反映该餐饮具自消毒卫生状况不达标。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食药监部门已采取措施控制不合格产品,要求相关企业采取停售下架等措施,分析原因进行限期整改,防控风险;同时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
食品流通环节:
4批次产品不合格
近期,市食药监局对全市范围内297家食品经营单位经营的20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抽检的样品主要包括小麦粉、挂面、酱油等食品,共抽样检验1314批次,除标签不合格外,内在质量合格1310批次,内在质量合格率为99.7%,检出不合格的项目为日落黄、柠檬黄、过氧化值、镉。
记者梳理资料看到,这4批次不合格产品包括标称潮州市潮安区庵埠梅溪华盛食品厂生产的手撕牛排(香菇味)被检出日落黄,标称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华海食品厂生产的南京烤鸭检出柠檬黄、日落黄,标称广东天天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蛋黄派检出过氧化值不合格,标称湘潭市雨湖区乡味食品厂生产的亲嘴鱼被检出镉超标。
据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柠檬黄和日落黄为水溶性合成食用色素,用作食品染色剂,安全度比较高,少量代谢产物对人无毒性作用,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积性,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
|
上一篇:食品经营拟“先发证 后监管” 下一篇:打造看得见的食品安全 为市民外出就餐构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