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       页    资讯中心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科技创新    食品安全    药食同源大数据    地方动态    品牌企业    养老养生    会员单位
 协会公告 更多>> 
 政策法规 更多>> 
 专家观点 更多>> 
 地方动态
《一杯茶中的科学》| 茶的国饮之路(一)——从药食同源到悦志涵养
原创 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
茶的国饮之路
一片平常的树叶,数千年间,从发现到利用,从浅显到丰厚,从日常的饮品,上升到具有文化意味的举国之饮,已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一、药食同源,并行不悖
若从发生与起源的角度看,茶最初以食用为主。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自可看出茶是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被发现的,而茶的药效则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认知。茶以食用和药用两种形式存在于世,但两者往往相辅相成,有时甚至合二为一,其功能孰重孰轻未必能够截然分清。中国所谓的“药食同源”主要是指利用食物中具有某种改善身体的功效而言。汉代《桐君录》《神农食经》等记述茶叶具有提神、益思、轻身等功效。历代经验方中,不时可见茶的踪迹,陆羽认为“若热渴、凝闷”等可以茶解之。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六安、雁荡、蒙山三种茶,因有“祛滞之功”而成为“药笼中物”,就是“亦食亦药”的典型。特别要指出的是,华佗《食论》的“苦茶久食益意思”,当最有意义,集“实证”与“感受”为一体的“益意思”,正是从平常实用贯通为品饮的重要枢纽。相对于食用和药用,根据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桐君录》及相关出土的茶器及汉皇室用茶来看,汉代是茶开始进入饮用的时代。
二、脱俗趋雅,悦志涵养
普通的茶叶,之所以成为文化的茶,在于饮茶者对茶的自觉审美,不以果腹为满足,不以疗疾为局限。对茶的品味敏感性触动了品茶者的愉悦感,茶的内在之美被逐步深度发掘与评述,而品茶感受与品茶者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层次有着高度关联,茶的滋味与人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极为吻合,因而品茶之际往往触动于内心,于是有所歌咏,有所作文,进而有所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由南到北逐渐扩大,文人士大夫对茶饮产生了浓厚兴趣。其文学上已呈现以茶抒情、以茶明志的势态。晋代张载《登成都楼》诗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体现了茶在当时的地位与格调。至于“以茶代酒”“陆纳杖侄”“以茶祭祀”“以茶尊上”等史事,也使一盏茶逐渐形成和呈现了“简朴”“清廉”“尊礼”等文化意味。特别是晋代杜育的《荈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其标志性意义在于:文人对茶饮的认识,向具有审美意义的角度拓展;对煮茶用水和茶具的要求、对茶汤的艺术性描写,均体现了饮茶已经开始向具有审美价值的品饮转型。从而,茶饮对人的精神具有了致清导和的积极意义,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荈赋》被陆羽《茶经》多次引用,足见其文化价值。
END
2020茶业人才培养计划(下半年)
上一篇:四川醇正堂药食同源配方产品    下一篇:食品安全类十大谣言
 三国知网  软文发布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网  食品门户网  天赐生态科技  扬州天牧畜禽  优质生活  福建特产网
京ICP备14251524号  中国食品报社食药同源研究院 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地址:北京市  邮编:100071  联系方式:010-52871588  邮箱:zhouyicehua2007@163.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4363号  法律顾问: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 杨鸿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