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兴教授和他独家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王守国 罗俊峰
许多人以为中央党校教授都是讲政治上大道理的。错了。这里有一位教授,研究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前沿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升级理论”,在管理学上堪称独树一帜。
钟教授的升级理论反响如何呢?在学习型组织流行的十几年里,社会上搞学习型组织的人几乎公认他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链式学习法”被全国数千家单位学习使用,人民网发文称其为“风靡全国”。更为特别的是,升级理论墙里开花墙外香,收到西方许多管理专家的关注。这些年里,国外专家来访络绎不绝,例如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世界有史以来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被媒体称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的彼得.圣吉不但每年来访或约见,而且两个人一起发表过文章,共同出版《从五项修炼到学习型政党》一书。近年来国际上有一种“U型理论”比较受关注,而“U型理论之父”奥托.夏莫则不远万里来中国找钟教授为这本书作序(另外一位为该书作序的是上面提到的彼得.圣吉)。此外和钟教授来往的还有“休克疗法”之父、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顾问萨克斯,“世界百位思想家”、美国洛基山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卢安武等等。钟国兴教授刚刚出版的一本书《孔子是个好老师》,就是彼得.圣吉和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推荐的。彼得.圣吉在推荐语中写道:“钟国兴教授是中国的学习专家,也是我在中国的好朋友,我很高兴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们。”
钟国兴教授究竟在管理学上有哪些成就,引起了这些国际知名学者的关注,乃至成为密切来往的好友?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管理学上的“升级”理论,可以用于解决信息化、全球化和高新技术时代企业和各种组织免于被淘汰的问题。这种理论是由一对核心理念和一系列基本理念、方法组成的。
一对核心理念:不升级就淘汰,升级才能生存。
钟国兴教授认为,21世纪最剧烈的竞争是升级的竞争。升级本来是计算机领域常用的一个词汇,本世纪之初,钟教授敏锐地发现升级并不只是计算机、手机领域的现象,其实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来说,你的产品要不断升级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而产品要升级,设备、技术、人才、管理乃至销售方式、传播模式等等,都要不断升级。在大工业时代,企业竞争的是市场占有率,但是在今天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即使达到100%都没有用,别人的产品升级了,你的产品就马上被淘汰。他认为不止是企业,现代的城市、军队、政党、国家等等,都已经进入到升级竞争的轨道之中。不升级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地升级、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
2006年,钟国兴教授的《升级才能生存》一书出版,在李开复先生作序并且力荐之下,该理念连续几年被网络媒体推荐为年度“管理十大关键词”之首。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称“不升级就淘汰”和“升级才能生存”是“21世纪的铁律”。许多领导、企业家和学者,都不断强调这一理念,导致这一理念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钟教授认为,抛开时代的因素不说,企业发展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从个体户到小企业,从小企业到中等企业,从中等企业到地区性大企业,从地区性大企业到全国性大企业,从全国性大企业到国际性大企业。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不是前一个层级经营管理模式简单的复制。许多企业在升级中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结果不但没有升级成功,反倒跌入到深渊里。
一系列基本理念方法:团队智商、智力空间、深度学习、链式学习、六大共识、点式管理、双型组织、智慧人联合体、智者型领导,四维文化、221法则等等。
钟国兴教授的研究,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空谈理论,而是针对问题、道理通透并且重视提供实操方法。一般人以为中央党校的教授,而且是博士、博士后导师,这样人一定是不接地气的“马列主义老先生”,但是钟教授的个人经历就决定了他不是这样的学者:当过小学、中学的民办教师,当过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这个“智囊团”做过改革研究,在民政部中国社会报
任过一家报社的文艺部主任,曾经下海搞过公司,在光明日报当过评论员,借调过中央办公厅。他在中央党校当过学习时报副总编、总编辑17年,把这张报纸办成了“在党内外影响非常大”(习近平语)的一份媒体,称为中高层领导的案头必备读物。尽管是中央党校正厅级领导,但钟教授讲话写文章绝对不搞“假、大、空、套”,做事不搞形式主义,在官场上纯属另类。
另类的钟教授,围绕怎样“升级”,提出了一系列理念方法:
团队智商。 他认为要升级就要提高创新性的竞争能力,要创新就要让团队变聪明。没有那个企业家愿意自己带领一个傻瓜的团队,但可能这个企业家的自以为是、一言堂和严格的等级管理让团队成员没有思考和表达空间,实际上打造了一个傻瓜团队。钟教授在书中分析,许多企业走向失败不是企业家智商低,也不是团队成员个人智商和素质低,而是因为团队智商太低。团队智商和团队的每个人的智商并不总是成正比,团队智商由企业的“智力空间”所决定。他认为提高团队智商是1960年代之后国际性的大趋势,双环学习、T型管理、头脑风暴法、知识管理、第五项修炼、U型理论等目的都是提高团队智商。
学习变革。钟教授极力主张学习大变革,他认为原来只把捧着书本看书当作全部学习内容的观念已经过时。由于信息化、全球化、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每一个组织每天都不得不面对大量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挑战,因此学习正在发生这样一系列大变革:由以书本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由提高素质为目的转向提高能力,由灌输式的学习转向研讨式学习,由行政化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单纯个人学习转向共享式学习,由单一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由人生一个阶段学习转向终身学习等等。学习型组织理念就是这种大变革的反映。这种变革要求,原来简单的表层的学习必须转向深度的学习。
链式学习。人民网曾经报道《链式学习成为学习型热门法则》,链式学习这一方法出自钟教授的《链式学习法——学习型组织 的六级台阶》一书。这本书针对中国的形式主义、运动化、表层化的学习问题,在总结中外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把科学化的学习分为了6个环节:找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突破操作。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要从问题开始,通过研讨带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共享,最终实现创新解决问题,学习是从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他强调,在学习中要相继建立六大共识,才能使一个团队不断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
点式管理(找点)。钟教授认为精准化是升级所必须具有的管理方式,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具有的素质,为此他出版了《找点——精准化的做事方法》一书。这本书得到了柳传志、高尚全、冯仑、周文彰、王振耀、许振超等“大咖”的鼎力推荐,因此而风靡一时。他在书中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是用制造每一个点上的优势,也就是每一个战役、每一次战斗上“集中优势兵力”,化解掉了蒋介石八百万装备精良军队的整体优势的,因此“优势在点上”;一件女装在某个位置上加一个别致的纽扣,可能因此而好销,从而提高利润率,所以不应该简单地强调利润,而应该重视“利润点”。该书结合一个个案例,分析各种工作,怎样找到独特的点。钟教授认为领导和管理的基本功在于找点,而战略则是点的联通。
双型组织。国内外许多学者强调组织扁平化,钟教授认为单纯强调扁平化有许多副作用,特别是会弱化执行力。当然,他更不同意通过强化等级和管理强度来提高执行力,认为那样会使一个企业变成“傻瓜”。扁平化和科层制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是管理学的一个跨世纪的难题,钟教授认为单纯强调哪一个都不行,应该把两者结合到一起。他认为每一个组织都应该同时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用来保证执行力的科层组织(尽管在信息化背景下,它的层级在减少),另一个是用来提高团队智商的充分平等、民主、自由的研讨小组,钟教授称之为“自由团队”。领导者要保证两种组织有机结合和每一个成员身份在两种组织形式中的灵活转换。他称这种组织模式为“双型组织”,这是未来最佳的组织模式,单一的科层组织将被淘汰。
智慧人联合体与智者型领导。钟国兴教授认为,未来企业家直至行政领导,都必须充分激活团队的智力潜能,从而打造“智慧人联合体”,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必须是智慧团队。打造“智慧人联合体”,要比以往经营单纯重视提高执行力的组织,更需要企业家的现代个人素质:尊重员工、重视平等、作风民主,善于激发团队智慧,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因此更像一个智者。过去那种独断专行的英雄型领导,将被智者型领导所取代。
钟国兴教授的著作,处处灵感、处处金句,许多新理念对人启发深远。他的书有的出版了十几年,但是时间越来越证明企业的发展和变革,就是在沿着书中所指出的方向行进。
我敢说,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管理学者对于管理变革有如此系统的理论。颇富远见并且善于领导团队创新的清华启迪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济武和钟教授相约见面,王济武第一句话就是:钟教授,你想没想过把你的管理理论搞成一个学派?它应该成为一个较大影响的学派!
现在已经有一些学人在关注和研究钟国兴教授的理论,一个升级管理学派正在中国土地上崛起。
值得关注的是,钟国兴教授还是一个作品独具特色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许多中央党校的学员悬挂在办公室,成为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种荣耀性标识。
|